正 策 动 态

NEWS

正策新闻

正策关注|上海首例售卖“星期宠”入刑!团伙涉及诈骗、洗钱,被认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

日期:2025-10-22 作者:董毅智





引言Introduce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总数达到了1.24亿只,同比增长2.1%。而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且预计到2030年宠物规模将达到婴幼儿群体的2倍。但宠物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仅17%-18%,与美国(65%)、日本(38%)等成市场相比仍有3倍-5倍增长空间,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15万亿元。高速发展的宠物行业在上下游制度建设中仍有大量空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温床。

前言

今年3月,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公开披露了一起售卖“星期宠”案件,12人获刑。该案件作为上海首例销售“星期宠”入刑案件,对于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根据媒体报道,白某等犯罪分子在售卖过程中除销售患病宠物外,还存在搭售接种假疫苗、售卖不合格饲料、办理假证,甚至利用空壳公司“洗钱”的行为,共谋取144余万元。在事后,犯罪团伙面对被害人的大量投诉、要求退赔的请求,甚至实施追逐、辱骂、恐吓、殴打、顶撞等,对到涉案宠物店执行公务的农业农村委执法人员实施辱骂、推搡、驱赶,对派驻在店门口维持秩序的特保队员等人也实施辱骂。法院认定,12名被告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已经具有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犯罪特征,已经形成了以白某强为首要分子、成员固定、分工明确的恶势力犯罪集团。闵行区法院一审认定白某等12人构成诈骗罪,其中4人还构成寻衅滋事罪,白某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其余被告人分别被处以12年10个月至1年10个月不等有期徒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白某等人上诉,维持原判。

“星期宠”是指在买卖关系发生时表现活泼、健康的宠物,因卖家向买家直接或间接隐瞒宠物的真实健康情况,被买家带回家后约一个礼拜就爆发重病甚至死亡的宠物。常见疾病包括犬瘟热、猫瘟、细小病毒等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也因此类传染病存在潜伏期,不法分子在售卖时会给患病宠物打抗生素等强行维持体征表象的药剂,以延后疾病爆发的节点,因此往往疾病的爆发时间约为一个礼拜,故称之为“星期宠”。

在威科先行以“星期宠”进行案例检索,共有四份裁判文书,其中两份就与本案犯罪分子有关。2022年10月由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出具了判决书,判决卖方公司退款,而2023年2月由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则因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而被移送至公安机关。这也是买家在维权中感到困难的原因——犯罪分子曾在浦东新区开店,后转至了闵行区,并且销售人员开设了多家空壳公司用于收款、汇集资金——这既意味着即使民事起诉获得胜利,消费者也难以获得赔偿,也意味着犯罪成本较低,“狡兔三窟”可以不断复制犯罪模式进行盈利。


本案的定罪关键

据媒体报道,该团伙在上海贩卖“星期宠”长达六年。早在2017年3月,他们曾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九命宠物店。因“星期宠”投诉过多,2021年和2022年,相关负责人又来到闵行区,成立了玖只喵、冠柯宠物,但仍投诉不断。承办检察官曹化称,针对这几家涉事的宠物店,上海市12315、12345等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1000余条。

显然,犯罪分子销售时让买家签署的纸质协议,成为了犯罪分子多年来自诩合法的外壳。实际买卖时,犯罪分子便出现搭售套餐、增加不合理费用、不提供承诺服务的情况,例如除去支付宠物费用之外,还要求购买9个月的狗粮套餐、强制要求注射芯片支付有关费用。一纸合同让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民事层面要求退赔,结果却是难以执行到位。而刑事角度“诈骗故意”的认定也成了本案定罪的难点,即犯罪分子是否在明知“星期宠”的情况下,仍然对消费者进行了售卖?

据媒体报道,2022年,闵行公安通过警情排查发现,围绕玖只喵、冠柯宠物两家宠物店的警情,最高时一天内达到了400多起。公安立案之后先行整理了报案信息,再发布公告重新摸排了受害者数量。公安机关也是从报案信息中整合,发现了多数消费者购买的宠物在患病时间、医院认定、死亡时间上均存在共同点。也即,犯罪分子所销售的大量宠物符合“星期宠”的情况。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之前宠物店内的环境也被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据报道,在2022年10月25日和11月10日闵行区农业农村委进行了两次突击检查,经检测发现,店内所有待售宠物及饲养环境均携带犬细小病毒或犬瘟热病毒,这意味着,在售的猫狗患病率达100%!

于是在2023年4月,闵行公安对涉事宠物店进行查封,并跨省将犯罪团伙成员抓获归案。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其销售的宠物猫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狗主要来自江浙一带。警方前往东北找到上游供货商,获得证据表明,宠物店的主要诉求就是用300元—800元的低价进货,未考虑宠物健康问题。对于捆绑销售的猫粮、狗粮,公安检测发现为黑色产业链,生产商在2018年已被注销;至于付费接种的宠物疫苗、办理“狗证”“猫证”则均被证实为造假,犯罪分子团伙设立空壳公司转账汇集的行为也可以证明白某等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一审判决认为,白某强等12名被告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已经具有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犯罪特征,已经形成了以白某强为首要分子,成员较为固定,分工相对明确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2024年6月26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白某强因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李某虎、师某均因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十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李某勇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穆某飞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冯某祥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其余人员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启示

笔者认为,本案的处理过程无论对公检未来办理同类案子都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案犯罪分子自2017年就已开始经营,直至23年落网,犯罪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受害者众多、涉案金额较大,但在六年时间内因未对犯罪分子产生重大影响,也进一步招致其更嚣张的违法行为。关注到本案并为办案叫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宠物行业规范的迫在眉睫,“星期宠”并非这家店独有行为,宠物消费行业的隐形损害长期存在。

正如同此前团队在《“导盲犬”之困:法律、行业规范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三重挑战》中所论观点,上游规范的缺失是我国目前宠物行业的主要问题根源。因养宠产生的矛盾形形色色,本案正是因宠物买卖、宠物饲养缺乏资质与规范而导致。宠物作为活物具有特殊性,其饲养过程大量赋予了宠物主的情感寄托,而如饲养不当又会产生极大的矛盾纠纷,对于社会管理而言也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宠物行业的发展需要各阶段规范的同步。我们假设在宠物买卖阶段就有合规资质审查,例如上游的养殖、宠物店的销售,除需要基本资质之外,也要经过基本的病菌消杀、定期检查,则大量的“星期宠”事件可以避免。

本案所确认的“明知星期宠还故意贩卖”行为,一定程度上有赖于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进行的突击检查,换言之此类案件的事实认定涉及到多部门联合。而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占比较大的有关消费领域提出高要求,宠物交易、饲养需要多部门综合治理,才能更好地有助于我国个体户、企业营商环境的提升,还消费者以信心,反哺至行业发展,以达到共同建设消费领域的良好愿景。


参考文件
1.《揭秘上海首例贩卖“星期宠”入刑案始末》2025-06-20. 王闲乐. 解放日报. 
2.《170多人报案:高价买的宠物,7天就死》2025-05-13. 杨智杰. 中国新闻周刊.
3.《上海打掉一售卖“星期宠”团伙,一审认定其为“恶势力”,12人获刑》2025-03-15. 红星新闻.
4.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22)沪0115民初48750号民事判决书.
5.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23)沪0112民初10807号民事裁定书.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 正策招募 | 在不确定的世界,收获确定的成长

▪ 正策「出海」|严鸽律师、胡哲敏律师助力RDAC与HZJL成功签署合并协议,共绘双赢新篇章

正策关注|数据出境合规系列解读文章(一):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浅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