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策新闻
正策关注|从人工到智能:商事诉讼的AI革命
法院在审理疑难复杂的商事案件过程中,往往面临错综复杂的股权网络、隐蔽的关联交易与动态变化的行业生态,这也往往是案件审理的重要信息。如今,AI技术可有效赋能律师进行相关穿透性解析。
优质高效的AI算法可秒级解析企业股权链,快速识别最终受益人、关键控制节点及异常持股路径。在部分跨境商事诉讼中,律师需要解析多层的离岸架构,处理海量文件以及不同国家语言的翻译文件,而AI将大幅缩短当中所需的工作时间。AI还能协助绘制智能交易图谱,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海量合同、财报及公开数据中自动构建动态交易关系图,清晰呈现资金、货物与服务的真实流向,揭示表面独立实体间的利益输送通道。另外,AI还能解析行业生态。笔者在实务中就常运用AI整合行业数据库与实时资讯,精准定位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剖析其核心竞争壁垒,并洞察行业趋势演变。
上述AI驱动的分析成果,在处理各类商事案件时,能在诉前为诉讼策略提供坚实的商业逻辑支撑,并精准预判对手行为模式。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量激增并持续处于高位。为有效化解案件数量远超司法资源承载能力的矛盾,全国众多法院已经开始应用“要素式”审判法,即采用要素式庭审模式并配套制作要素式裁判文书,通过填写预先设计的要素表提炼出个案争议要素,从而将案件事实涵摄于相应法律规范。商事案件在法律行为的规范起源、稳定直观的事实要素提取以及纠纷解决对效率的追求方面均与要素式审判的内核相符,具有适用要素式审判的天然优势。
商事诉讼中,常见的争议焦点多集中于商事主体的“对外契约行为”(如交易合同效力、履约瑕疵)与“对内组织行为”(如公司决议效力、股东权责边界)。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如下双重赋能:
行业行为建模分析:AI能够通过学习对特定行业(如金融、供应链、科创企业)的高频契约条款及内部治理规则进行结构化解析,自动识别交易习惯、风控漏洞及组织管理共性,协助精准提炼影响裁判结果的核心商事要素(如行业惯例、商业逻辑合理性),构建更契合商事审判思维的论证体系。
裁判规则深度预判:基于NLP技术,AI可对海量裁判文书进行同行业同类型案件挖掘,解构法院对“契约解释”“公司治理合规性”等要件的审查路径,归纳类案中举证责任分配标准及裁量权行使倾向。例如,对外可重点关注格式条款提示义务、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尺度等,对内则可剖析表决程序瑕疵的效力认定规则、高管勤勉义务的边界等。
如此,可预判区域性法院对特定商事行为的裁判逻辑,优化诉讼策略的精准度,也为商事诉讼提供要素提炼与结果预判的双重攻防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AI正在重新定义卓越诉讼服务的标准,辅助律师提前布局,精准设计攻防策略,有效化解风险,甚至在诉前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或和解条件。AI对商事诉讼的革命性赋能,终极价值在于为企业客户构建更强大的法律护城河与制胜筹码。企业选择法律服务时,应当重点考察律师团队是否具备三大核心能力:运用AI技术进行深度案情分析的能力、将技术洞察转化为法律策略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商业思维和诉讼技巧的能力。未来,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诉讼服务,必然来自能够实现AI赋能与法律专业深度融合的战略型律师团队。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