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策 动 态

NEWS

正策新闻

正策关注|员工不当履职导致单位损失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析

日期:2025-07-09 作者:徐毅恒






简介
Introduce
企业管理中,员工不当履职导致的单位损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行为不仅可能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运营稳定性。因此,明确员工在此类情况下的责任承担比例,对于维护企业权益、规范员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员工不当履职导致单位损失时,公司是否能够要求员工承担责任,并如何确定员工自己应承担的比例。

员工不当履职的法律界定与责任基础

一)员工不当履职的法律界定

员工不当履职,通常指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因故意、重大过失或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行为,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泄露公司机密、损害公司利益等多种形式。

(二)员工不当履职的责任基础

1. 劳动合同约定:员工与公司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员工因不当履职需承担的责任及比例,公司将有权依据合同条款要求员工赔偿损失。
2.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人员追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公司能否要求员工承担责任

一)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损失

基于劳动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公司在员工不当履职导致单位损失的情况下,有权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的承担,旨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员工规范履职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赔偿责任的限制

虽然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损失,但赔偿责任并非无限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公司在要求员工赔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赔偿范围限定:公司只能要求员工赔偿因不当履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精神损失等非直接经济损失。

2. 赔偿金额合理:公司要求的赔偿金额应合理,不得超出员工实际造成的损失范围。同时,赔偿金额应考虑员工的实际经济状况,避免给员工生活造成过大压力。

3. 赔偿方式协商:公司应与员工就赔偿方式、期限等进行协商,确保赔偿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员工自己承担比例如何确定

一)确定比例的原则

在确定员工自己承担的比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平合理原则:员工承担的比例应与其过错程度、损失大小等因素相适应,确保责任承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区分责任原则:应区分员工故意、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等不同情况,分别确定不同的承担比例。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员工应承担较高的比例;对于一般过失导致的损失,员工承担的比例应相对较低。
3. 综合考虑原则:在确定员工承担比例时,还应综合考虑员工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公司管理责任等因素,确保责任承担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具体确定方法

1. 根据过错程度确定比例
(1)故意造成的损失:若员工因故意行为导致公司损失,如蓄意破坏、盗窃等行为,员工应承担全部或大部分赔偿责任。具体比例可根据损失大小、员工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2)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若员工因重大过失导致公司损失,如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等,员工应承担较高比例的赔偿责任。具体比例可根据员工过错程度、损失大小等因素进行确定。
(3)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失:若员工因一般过失导致公司损失,如轻微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等,员工承担的比例应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公司可考虑自行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以减轻员工责任。
2. 根据损失大小确定比例
损失大小是影响员工承担比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确定比例时,可根据损失金额的大小进行分段计算,确保员工承担的责任与其造成的损失相适应。例如,对于较小金额的损失,员工可承担较低比例的责任;对于较大金额的损失,员工应承担较高比例的责任。
3. 根据员工经济状况确定比例
员工经济状况也是影响承担比例的因素之一。在确定比例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员工在承担赔偿责任后仍能维持基本生活。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员工,可适当减轻其赔偿责任;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员工,可适当提高其赔偿责任。
4. 根据公司管理责任确定比例
公司在员工不当履职导致损失的情况下,也应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在确定员工承担比例时,应充分考虑公司在管理、指示、培训等方面是否存在疏漏。若公司存在管理责任,可适当减轻员工的赔偿责任;若公司管理责任较小或无明显疏漏,员工应承担较高的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一)案例分析

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员工因重大过失导致公司设备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经调查,该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且公司在此类设备操作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在此情况下,公司根据员工过错程度、损失大小及公司管理责任等因素,确定员工承担30%的赔偿责任,即15万元。同时,公司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二)实践应用

在确定员工不当履职导致单位损失的责任承担比例时,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以下建议进行实践应用:
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工作规范及奖惩措施。通过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不当履职行为的发生。
2. 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员工因不当履职需承担的责任及比例。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为双方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维权途径。
3. 合理确定承担比例:在确定员工承担比例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员工过错程度、损失大小、经济状况及公司管理责任等因素,确保责任承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协商,共同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4. 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企业在处理员工不当履职导致的损失时,应加强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应对。通过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的意见,确保企业在维权过程中合法合规,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结语

通过明确员工不当履职的法律界定与责任基础、分析公司能否要求员工承担责任以及具体确定员工承担比例的方法,为企业提供了处理此类问题的参考依据和实践建议。未来,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员工不当履职导致的单位损失问题将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和防范。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合同制度、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本文转载自正策上饶
▪ 正策招募 | 在不确定的世界,收获确定的成长

▪ 正策「出海」|严鸽律师、胡哲敏律师助力RDAC与HZJL成功签署合并协议,共绘双赢新篇章

正策关注|数据出境合规系列解读文章(一):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浅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