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策 动 态

NEWS

正策新闻

正策关注|百年雕花楼里,律师解码“传家宝”:家风,才是真正的不动产!

日期:2025-06-24 作者:正策运营

2025年6月21日,夏至。蝉鸣声中,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腹地的百年文化地标——吴昌硕纪念馆内,一场关于“何为真正传家之宝”的思想碰撞正在上演。我所资深律师、上海市“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志愿者刘颖蓉,带来了一场名为《从历史上法律那些事儿看家风建设》的公益讲座。九十分钟的思想旅程,沿着法制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在家国同构的叙事中,引领听众重新发现家风传承的当代意义。
讲座开场,刘律师便抛出两个问题,点燃全场思考:
1. 传家宝之惑:若只能在价值连城的物质财富与无形的家训家风之间,为子孙后代择一传承,你将如何抉择?  
2. 家风之问:究竟何谓“家风”?它为何如此重要? 
在与听众互动后,刘律师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注重家风”的立法精神为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深刻论述,指出:优良家风既是法治社会的文明根基,更是润泽社会道德的精神源泉。
随后,讲座回溯至家训鼻祖《颜氏家训》。刘律师特别与现场一位练习书法的中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了颜真卿《祭侄文稿》中蕴含的气节与深沉。她剖析道:颜真卿、颜杲卿的凛然风骨,固源自于其个人气节,亦离不开颜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滋养,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至今仍能震撼人心。
然后,穿越历史的回响,刘律师撷取了四个经典法律故事,生动诠释了家风的深远力量。
1.缇萦救父:同理心的涟漪效应
西汉名医淳于意之女缇萦,以不足70字的泣血上书,不仅救父于肉刑之灾,更促使汉文帝废除残酷肉刑旧制。刘律师剖析:淳于意虽未刻意教女,其行医济世的仁心无形中滋养了女儿的勇气与担当。这份同理心由家及国,最终惠泽天下苍生,正是家风无形塑造人格的典范。
2.祭遵兄弟:“克己奉公”的典范与刻入家风的“平等”观
东汉名将祭遵不仅是'克己奉公'的典范,更是处死了犯法的皇帝近臣。他将“法不阿贵”的平等精神,作为铁律深植其弟祭肜心中。祭肜深受影响,在治理边疆时,进一步将平等理念拓展至民族关系,推行华夷平等政策,极大促进了边疆稳定与民族融合。《资治通鉴》对兄弟二人功业的铭记,正是对这种超越时代、涵盖社会阶层与民族关系的平等观,在家风中得以传承的印证。
3.六尺巷:谦让家风,育国之栋梁
清代大学士张英的故事:面对老家宅基地纠纷,张英没有以势压人,而是修书一封,写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导家人主动让出三尺。这份谦和礼让、以德服人的胸怀,深深融入了张氏家风。 正是浸润在这样的家风之中,张英之子张廷玉得以成长为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大清首辅”。刘律师强调:张家能培养出张廷玉这样的栋梁之才,绝非偶然,其谦让包容的家风,是孕育杰出后代的深厚土壤。
4.曾盛家风对比:物质与精神传承的抉择
通过“近代女权第一案”盛爱颐争取继承权案,引出晚清首富盛宣怀家族的唏嘘结局——其子盛恩颐从坐拥巨富到饿死家中。反观曾国藩“不蓄银钱于子孙” 的理念与林则徐振聋发聩的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鲜明对比之下,听众深刻认识到:优良的家风,方是留给子孙最珍贵、最恒久的“不动产”。
主题分享历时约45分钟,随后展开了同样热烈的45分钟互动交流。 听众们踊跃提问,聚焦现实关切:
  • 家风如何与时俱进,契合当下社会?
  • 组织行为学与家风建设有何关联?
  • 家风建设与企业文化有何相同与差异?
  • 缺乏大家族引领,普通家庭如何着手建设家风?
  • 在时代压力下,如何借家风抵御日常焦虑与痛苦?

刘律师结合法律视角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就每个问题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点睛结语:身教胜于言传
讲座尾声,刘律师引用《道德经》“行不言之教”与听众共勉:家风建设,核心在“做”而非“说”。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是最好的教育,最深的滋养。
百年雕花楼,见证千年智慧 
当法治精神与千年家风在静立的百年老宅中相遇,这场于夏至时节举行的公益讲座,犹如一阵夏日清风,将“何为真正传家之宝”的思考,植入了每位聆听者的心田。家道颖颖,风以传之——愿这承载着先贤智慧的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自然生长。
▪ 正策招募 | 在不确定的世界,收获确定的成长

▪ 正策新闻|正策加入国际律师联盟 World Link for Law

▪ 正策新闻|正策加入国际律师联盟 The Harmonie Group


返回列表